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shù)據(jù)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lián)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lián)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wǎng)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原標題:
惠州消費熱地圖
沉浸式體驗感受英雄壯舉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 盧泓宇 洪鵲兒 陳春惠
今年是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國慶中秋雙節(jié)期間,惠州葉挺紀念館、東湖旅店、東江縱隊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迎來大批游客,一場場跨越時空的“紅色之旅”正在上演,愛國主題游持續(xù)升溫,紅色基因在沉浸式體驗中代代相傳。
市民在水東街觀看惠民演出;葜萑請笥浾哏姇承 攝
東湖旅店
VR“穿越”歷史 重現(xiàn)大營救熱血瞬間
在市區(qū)東湖旅店,一場由惠州市圖書館與場館聯(lián)合打造的VR體驗項目“秘密大營救在惠州”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戴上VR設備,游客仿佛“穿越”回1942年,置身于文化名人大營救的歷史現(xiàn)場,從“麻將會議”到“勇渡大鵬灣”,一幕幕關鍵場景在虛擬現(xiàn)實中重現(xiàn),令人心潮澎湃。
“太真實了,好像真的和先烈們一起經歷那場驚心動魄的營救。聽著他們密商營救大計,連緊張的氛圍都能感受到!币晃惑w驗者感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歷史溫度,感悟家國情懷。
作為“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的重要舊址,東湖旅店此次通過VR技術,以廖承志、喬冠華、連貫一行先行探路為主線,通過“偷渡九龍”“勇渡大鵬灣”“智退土匪”等重要轉移節(jié)點,用VR的方式高度還原了從香港淪陷到成功脫險的全過程,同時用虛擬地圖、語音解說等方式進行場景切換,配上音效渲染,讓歷史書本中的“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變得可感可觸。
游客在東湖旅店參觀;葜萑請笥浾哏姇承 攝
現(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項目采用預約制,開放時間為每天下午2:30-5:00,每日開放名額雖有限,但游客熱情很高。通過科技與文旅融合的方式,讓每一位體驗者都能深度融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愛國主義精神和紅色基因在親身體驗中得以傳承和弘揚。
葉挺紀念館
觸摸將軍足跡 筑牢愛國信仰
國慶假期首日,惠陽區(qū)秋長街道周田村的葉挺紀念館前,早已排起了參觀隊伍。市民朱女士牽著上小學的兒子,在“葉挺將軍生平事跡展”前駐足:“帶孩子來了解將軍‘鐵骨錚錚、戎馬一生’的故事,既是給孩子的愛國教育,也是給自己的精神洗禮!
惠陽紅色歷史文化深厚,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其中葉挺紀念館是一座完整展示葉挺將軍生平事跡的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景點景區(qū)、中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國防教育基地。
10月1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陸續(xù)來到葉挺紀念館參觀,其中不少家庭組團前來。葉挺紀念館里陳列珍貴的文物和照片,并采用新媒體多視角、多維度地全面展示葉挺將軍的革命事跡和風采,讓游客有更好的觀展體驗和舒適度。
眼下,惠陽區(qū)正以葉挺紀念館為核心,打造“將軍故里·紅色客鄉(xiāng)”美麗鄉(xiāng)村走廊——串聯(lián)周田、官山、象嶺3個行政村,游客可漫步古樹公園、瞻仰革命故居、探訪挺秀書院,感受“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僑鄉(xiāng)文化”的交融。未來,這里還將配套青少年研學基地、鄉(xiāng)風民宿等業(yè)態(tài),成為深圳都市圈里集紅色研學、客家體驗、生態(tài)休閑于一體的復合型文旅地標。
東江縱隊紀念館
聆聽抗戰(zhàn)史詩 傳承英雄血脈
踏入羅浮山腳下的東江縱隊紀念館,“華南人民抗戰(zhàn)的光輝旗幟”主題雕塑率先抓住游客目光——東江縱隊戰(zhàn)士手持武器、沖鋒向前的剛毅姿態(tài),定格了華南敵后抗戰(zhàn)的英勇瞬間,也成為游客打卡留念的“紅色標志”。
館內近15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里,180余張歷史照片、110件(套)革命文物靜靜 “訴說”著往事:從簡陋的步槍、泛黃的家書,到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的印刷機,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抗戰(zhàn)歷史的見證。多媒體互動屏、沉浸式場景復原等創(chuàng)新手段,更讓“東江縱隊堅守敵后、浴血抗敵”的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歷程躍然眼前。
“看到先烈們用簡陋武器抗擊日本侵略者,心里特別沉重,也更懂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眮碜詵|莞的游客昝先生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他坦言,館內展品豐富且內容翔實,小到一枚彈殼、一封家書,大到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的印刷機,都讓歷史變得可感可知,“能給后人以警示,發(fā)揮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作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東江縱隊紀念館早已打破“靜態(tài)參觀”模式,與羅浮山景區(qū)聯(lián)動打造紅色研學路線,讓游客在“行走中學歷史、在體驗中悟精神”。據(jù)統(tǒng)計,自2003年開館以來,紀念館已接待參觀者超1500萬人次;今年2月升級改造重新開放后,半年多時間接待量已超30萬人次。
高潭中洞村
打卡“紅色課堂” 把革命記憶帶回家
“摸一摸紅軍井的青石板,喝一碗清甜的紅軍茶,再聽講解員講‘蘇維埃政權’的故事,這種體驗特別有意義!眹鴳c期間,惠東縣高潭鎮(zhèn)中洞村迎來不少游客,這個全國最早的區(qū)級蘇維埃政府誕生地,正以“可參與、可感知”的紅色體驗,成為假期熱門“課堂”。
在中洞革命紀念廣場、百慶樓等革命舊址前,講解員生動講述著當年紅軍在高潭開展革命斗爭的往事;游客們沿著紅色足跡行走,在“紅軍井”邊駐足,在“紅軍茶”攤前品味,沉浸式感受革命歲月的艱辛與熱血。而在廣場旁的紅都咖啡館里,另一番熱鬧景象同樣動人——冰箱貼、筆記本、玩偶等紅色文創(chuàng)產品擺滿貨架,其中以高潭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草龍”為原型設計的“高火火”,更是成為熱銷產品。
“‘高火火’頭頂火苗、頸戴五角星、腳底是沃柑、龍尾是灰水粽,既藏著高潭的紅色基因,也帶著當?shù)靥禺a的煙火氣!笨Х瑞^工作人員介紹,國慶期間“高火火”銷量火爆,廠家多次補貨才能滿足需求。如今,高潭鎮(zhèn)通過“政府搭臺、企業(yè)唱戲”的模式,讓紅色文創(chuàng)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紐帶,既讓革命精神以新穎方式傳播,也為老區(qū)振興注入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