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原標題:
惠州日報小記者尋訪秘密大營救之東湖旅店印跡
在紅色印記中讀懂擔當
今年暑假期間,3位惠州日報小記者在惠州日報記者帶領下,尋訪“省港秘密大營救”印跡,探訪大營救惠城接送站舊址——東湖旅店。小記者們通過近距離觀察文物、聆聽講解和實地采訪,用童真的眼睛觀察歷史,用稚嫩的筆觸記錄感動,在紅色印記中讀懂勇氣與擔當。
探秘:選擇東湖旅店作為中轉站有智慧
“東湖旅店當年是怎么成為大營救中轉站的呀?”面對小記者何語彤的提問,講解員馬梓誠揭開了這段歷史——當時,香港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來到惠州實地考察,發(fā)現這一帶比較偏僻,不易引起注意;加之時任中共惠陽縣委組織部長兼武裝部長的盧偉如觀察到旅店隔街臨江、交通便利,且國民黨崗亭的存在能對特務形成震懾,最終決定租下旅店一二層,作為秘密中轉站,讓轉移的文化名人在此臨時落腳。
“先輩們太有智慧了,在敵人眼皮底下建起安全中轉站,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何語彤感慨道。
傳承:讓紅色基因在心中發(fā)芽
“這場營救的意義是什么?”小記者桂子林提出了心中的疑問。東湖旅店管理中心主任袁美霞指著一張張老照片告訴小記者們,這場秘密大營救歷時200余天,救出800多名文化界進步人士、愛國民主人士及其他方面人士,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組織能力和對愛國力量的深厚關懷,有力地保護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抗日力量,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還原“年夜飯場景”的展廳里,小記者們停下腳步,看著革命先輩們在物資匱乏、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堅持營救文化名人,更明白現在的和平生活多么珍貴!拔乙堰@些故事講給同學聽,讓紅色基因的種子在我們心里發(fā)芽!毙∮浾哙崯畛秸f。小記者們表示,一定會好好學習,熱愛祖國,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惠州日報記者葉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