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
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
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qū)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yè)印務公司 報業(yè)發(fā)行公司 新文創(chuàng)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
演播廳 會議室
原標題:
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齊發(fā)力
我市正高質量推進春季農業(yè)生產,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眼下,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jié),我市田間地頭生機涌動。今年我市計劃春耕春種面積150.05萬畝,同比增加3.06萬畝。目前,我市正科學有序、高質量推進春季農業(yè)生產。高標準農田集中連片、優(yōu)質種苗落地生根、科學技術保駕護航、先進農機提速增效……良田、良種、良法、良機齊發(fā)力,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良田良種固根基
種糧要高產,良田是首要保障。4月3日上午,記者走進惠城區(qū)橫瀝鎮(zhèn)矮陂村,只見水光蕩漾的農田集中成片,長長的排水溝縱橫交錯,綿延的機耕道平整寬闊。
讓人沒想到的是,眼前成片的高產良田曾屬于“望天田”,面臨著農田灌溉“引水難”、農業(yè)機械“通行難”、精耕細作“管理難”、糧食產能“提高難”的窘境。
2022年,當地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逐漸扭轉局面,推動實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景象。
惠城橫瀝鎮(zhèn)矮陂村春耕現場。
“從2022年到現在,我們村已基本完成約1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春耕灌溉方便多了!被莩菂^(qū)橫瀝鎮(zhèn)矮陂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漢鵬深有感觸。
潘漢鵬告訴記者,以前村內主要通過水溝進行農業(yè)灌溉。春耕時,泥巴掉進水溝容易堵塞,需要花費較多人力和費用來清理。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能有力保障農戶春耕用水,且節(jié)約了不少排水溝清洗成本。
沃野有良田,春播有良種。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必須攥緊農業(yè)“芯片”。在惠州市好味稻水稻專業(yè)合作社,500畝水稻即將完成拋插秧任務。和往年一樣,今年春耕期間,該合作社負責人潘靖新選擇種植優(yōu)質稻品種。他介紹,今年主要種植糧發(fā)香絲、金農絲苗、南晶香占,這幾個品種相對來說抗病力較強、產量較好,干稻谷畝產800斤到850斤左右!艾F在一旦有什么新品種,我們認為口感較好,市場比較接受的,都會推廣。”潘靖新說。
良法良機促糧豐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明確提出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在大面積提高單產上。
有了良種,還需與之配套的良法相輔相成,才能破解糧食單產提升密碼。科技是創(chuàng)新農業(yè)良法的動力來源,既包括先進種植技術的普及,也涵蓋科學管理方法的應用。
近段時間以來,在惠州各個鄉(xiāng)鎮(zhèn),總能看到一群農技輕騎兵忙碌的身影。今年春耕生產期間,我市成立9支市級農技服務輕騎兵隊伍,深入村組現場傳授種養(yǎng)技術,做好重大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助推春耕春種高質高效開展。
“良法+良機”,推動釋放糧產能。我市大力推動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為春耕生產按下“加速鍵”。
最近,惠州市國盛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陳國憲輾轉于惠城區(qū)、仲愷高新區(qū)等地,忙著為種糧大戶提供農機服務。只見他駕駛著高速插秧機,在水田間來來回回,插秧機駛過,一株株綠油油的秧苗扎進田間,為農田披上“綠衣”。
“今年春耕以來,我們合作社已經陸續(xù)接到不少種糧大戶的訂單。”陳國憲說,隨著現代農業(yè)機械化的推廣運用和普及,農戶對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為此,合作社從原來的只有單一農機,發(fā)展到現在已擁有中拖、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等多種農機。“有了農機,效率高很多。例如以前人工拋秧的時候是很辛苦的,一個人一天大概完成一兩畝地,現在插秧機一天可以插三四十畝地!标悋鴳椪f,從今年3月至今,已經服務種糧大戶打田1000多畝,接下來逐步進行插秧、施肥打藥、飛防作業(yè)等,“坐等”豐收收割時節(jié)。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