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客家文化美 非遺進校園
惠陽中山中學學生體驗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藝
惠州日報訊 (記者莊灝)一條條小竹片縱向排開,再將一條竹片交叉橫向排開,按“井”字形不斷編織,一頂客家涼帽的雛形就誕生了。日前,惠陽中山中學高中部廣場特別熱鬧,學校廣播播放著客家音樂,非遺傳承人陳瑾瑜現(xiàn)場傳授淡水客家涼帽編織技巧,學生們認真做起了手藝活,體驗非遺魅力。
學生在學習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巧。 惠州日報記者莊灝 攝
淡水客家涼帽外形簡潔,制作技藝卻十分繁復。從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經(jīng)過破竹、織笪、掃油,接著剪邊、立頭、夾帽、扎藤、染布、褶布等20多道工序,涼帽才編織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制作者的細心、耐心和巧手,是折射出客家人獨特文化的傳統(tǒng)工藝。2013年,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學生在學習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巧。 惠州日報記者莊灝 攝
“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藝展示和體驗”是惠陽中山中學“非遺”進校園客家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由惠陽區(qū)文化館主辦,共青團惠陽中山中學委員會協(xié)辦?图椅幕芟盗谢顒幼屚瑢W們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感受非遺文化魅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傳承。
學生在學習淡水客家涼帽制作技巧。 惠州日報記者莊灝 攝
涼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