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發(fā)射成功,當晚,天舟三號成功對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至此,中秋太空快遞“簽收”成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系統(tǒng)總體主管設計師王冉說,貨運飛船的主要任務是為空間站運輸、存貯貨物,運輸、補加推進劑,并將廢棄物收集、存放,帶回大氣層銷毀,天舟三號此行也不例外。
天舟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及建造階段的第二次貨物運輸應用性飛行,貨運飛船為滿載狀態(tài),運載了可支持3名航天員6個月的在軌駐留物資、空間站備份設備、空間科學載荷等貨物。
王冉說,在貨物裝載方面,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繼承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的經(jīng)驗,并進行了持續(xù)優(yōu)化和改進。相比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物裝載的密度更大,貨物在發(fā)射場安裝的效率更高。
如何保證送往太空的物資無污染?王冉說,貨運飛船除了對貨物生產(chǎn)交付等過程控制外,飛天之前還要進行全面且細致的檢測,包括微生物檢測、有害氣體檢測等。從天舟二號開始還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務必保證對接后不會引入任何污染,“這既是對航天員負責,也是對空間站負責!彼f。
貨運飛船不只具有運貨和補加推進劑的功能,飛船本身還是一個很好的搭載實驗平臺,因為它具有一年多次上下行、裝載空間大等特點,可為載荷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提供標準的機電熱接口,方便標準化設計。
王冉說,天舟三號此次對接與天舟二號一樣,也使用了“全相位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方案”,即飛船無論是遠距離導引還是近距離交會,都是全自主智能完成,全程無人工干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天舟三號是載人航天工程在“七一”后首個任務,該院天舟三號發(fā)射場試驗隊總結(jié)黨史學習教育第一階段成果,以天舟“聚能環(huán)”為主題不斷積蓄能量,為發(fā)射任務成功提供了有力指引和保障支撐。
按計劃,我國將于今年10月發(fā)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明年還將發(fā)射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兩艘貨運飛船,完成空間站的在軌組裝建造。未來空間站將成為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邱晨輝